ASMR制度并非一个正式的管理或政治概念,而是对网络上一种流行现象——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,AutonomousSensoryMeridianResponse)——在内容创作、平台规范和社区文化中形成的非正式“规则”或“惯例”的戏称或比喻。它指的是围绕ASMR内容形成的一套共识性做法,主要包括:
1.内容创作规范:如使用特定设备(双耳麦克风)录制细微声音(耳语、敲击、摩擦声),以触发听众的放松、愉悦的颅内刺激感。
2.平台管理机制:视频或音频平台(如YouTube、B站)对ASMR内容的分类、推荐算法及社区准则,例如禁止涉及色情暗示或不当利用ASMR形式的行为。
3.社区文化共识: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形成的默契,如对视频标签(如“无言语”“角色扮演”)、录制环境(安静无干扰)的期待,以及通过评论和反馈维护内容质量的互动模式。
这种“制度”本质上是民间自发形成、通过实践不断演化的文化规范,而非由官方机构制定的强制性政策。它反映了数字时代小众兴趣群体如何通过技术和社会协作,构建独特的创作与消费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