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SMR(AutonomousSensoryMeridianResponse,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的发明并非源于某个具体的“创造者”,而是一种人类感官体验的发现与命名过程。尽管类似头皮发麻、放松愉悦的触电感早已存在于文学或日常描述中,但直到21世纪初,互联网社区才将其系统化,并赋予“ASMR”这一科学化的标签。
2007年,美国网民詹妮弗·艾伦(JenniferAllen)在健康论坛中首次提出“ASMR”一词,试图解释那些由轻柔耳语、敲击声或细微动作触发的独特舒适感。随后,YouTube等平台涌现出大量ASMR创作者,通过视频刻意模拟这类刺激——如翻书声、摩擦麦克风或角色扮演——使其从小众体验发展为全球现象。
ASMR的“发明”本质上是将无意识的生理反应转化为可复制的媒介内容。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这种体验可能与大脑的奖赏机制或社交本能相关,但其确切原理仍待探索。如今,ASMR已成为减压工具、睡眠辅助甚至艺术形式,展现了人类感官与数字技术交融的无限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