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深夜的屏幕前,无数人戴上耳机,任由视频中轻柔的敲击声、耳语或沙沙的摩擦声冲刷神经,瞬间坠入一种酥麻的放松状态——这就是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的魅力。然而,当这种看似无害的感官刺激逐渐演变成每日必做的仪式,甚至干扰正常生活时,ASMR成瘾的阴影悄然浮现。
研究表明,ASMR通过触发大脑的愉悦反应(如释放多巴胺)缓解压力,但长期依赖可能导致耐受性增强:用户需要更频繁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获得相同快感。部分人因此熬夜循环播放视频,或在工作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,除非耳边持续有ASMR声音的陪伴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种成瘾常被“放松”的外衣掩盖,直到戒断时出现焦虑、失眠等反应,才暴露其依赖性本质。
心理学者指出,ASMR成瘾的背后,往往是现代人对孤独和压力的逃避。当虚拟的感官体验取代真实人际互动,短暂舒缓之后,可能陷入更深的空虚。戒断的关键并非彻底否定ASMR,而是重新找回对自身情绪的主导权——学会在寂静中安放内心,或许比任何耳语都更有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