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以其独特的放松效果在B站(哔哩哔哩)等平台迅速走红。然而,随着内容生态的扩张,部分打着“助眠”“解压”标签的ASMR视频逐渐游走在“软色情”边缘,引发关于平台监管与内容边界的争议。
这类视频通常以“耳语”“轻触”“咀嚼音”等传统ASMR形式为外壳,却通过暗示性台词、暴露着装或刻意放大的喘息声制造暧昧氛围。尽管UP主多以“无心之举”辩解,但观众反馈中频繁出现的“脸红”“心跳加速”等弹幕,暴露出内容实际导向的模糊性。B站虽多次整顿,但算法推荐机制与流量红利仍让“擦边球”内容屡禁不止。
支持者认为,ASMR本质是感官体验,过度敏感会扼杀创作自由;反对者则指出,此类内容易吸引低龄用户,且可能助长不良社区文化。如何在放松需求与道德规范间找到平衡,成为平台与创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。
这场争议背后,既是ASMR亚文化本土化过程中的水土不服,也折射出短视频时代内容审核的普遍困境。当“舒适”与“刺激”的界限日益模糊,或许唯有明确分级制度与用户自律,才能让ASMR回归“治愈”的初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