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内容的流行,这类通过声音和视觉刺激引发受众放松体验的形式,吸引了大量网络用户。然而,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中,部分内容逐渐偏离了原本的创作初衷,出现了打着“ASMR”幌子传播低俗、软色情信息的现象,引发了社会对网络内容健康性的关注。
ASMR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轻柔的声音、细致的动作等,帮助受众缓解压力、改善睡眠。但一些违规内容利用其亲密、沉浸的特点,刻意模糊健康内容与软色情的边界,例如通过暗示性语言、暴露着装或性暗示动作来吸引流量。这类行为不仅违背了ASMR的初衷,还可能对未成年人及寻求真正放松的用户造成误导,甚至成为非法行为的温床。
对此,各国监管机构与网络平台已逐步加强治理。例如,中国相关部门明确要求清理低俗ASMR内容,强调网络视听节目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YouTube、Bilibili等平台也通过审核机制对违规内容进行限制下架。这些举措并非否定ASMR本身,而是为了维护清朗网络空间,保护用户权益。
作为观众,我们应理性辨别内容性质,选择积极健康的ASMR作品,同时支持平台与创作者在合法框架内进行创新。只有共同守护内容创作的底线,ASMR才能持续发挥其正面价值,成为真正服务于大众身心健康的艺术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