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深人静,你裹紧小被子,虔诚地戴上耳机,准备迎接一场颅内高潮的ASMR助眠体验。结果音频里传来一声:“这位客官,点单吗?本店今日特供‘呼噜味白噪音’和‘放屁声asmr’……”——恭喜,你误入了不正经助眠界的泥石流现场。
这类ASMR的创作者深谙“毁眠不倦”之道:敲麦不是敲麦,是“给脑壳开光”;耳语不是耳语,是“午夜凶铃前传”;甚至还有主播用塑料袋搓出《西游记》片头曲,顺便问你:“像吗?像的话我再来段《难忘今宵》?”弹幕早已笑到裂开:“谢谢,本来困了,现在笑精神了。”
但离谱的是,越沙雕越真香。当严肃的雨声白噪音让你数羊数到质壁分离时,这些“不务正业”的催眠师反而用离谱的脑洞强行清空你的CPU:比如用“薅羊毛”声模拟理发店(“托尼老师这次不办卡”),或是把吃播ASMR化(“注意听,这颗薯片脆得能去应聘编钟”)。观众一边骂“这能睡着我倒立洗头”,一边身体诚实地点了收藏。
科学?不存在的。但人类的本质终究是“听个响儿”。毕竟,当主播突然压低声音说“现在开始数质数,2、3、5、7…”时,谁还没在“这什么鬼”的困惑中……突然断电呢?
(温馨提示:本台不保证助眠效果,但笑出腹肌概不负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