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内容在哔哩哔哩等平台持续火爆,而一种以小学生为主角的ASMR视频悄然兴起。这类视频中,孩子们通过轻声说话、翻书、捏玩具等动作制造舒缓声音,吸引了大批年轻网友围观。部分观众认为这类视频“萌趣治愈”,能缓解压力;但也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担忧,过早将儿童推向内容创作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,甚至存在被过度消费的风险。
平台数据显示,小学生ASMR视频播放量动辄破百万,标签多为“解压”“助眠”“萌娃日常”。支持者认为,只要内容健康,孩子自愿参与并无不妥;反对者则指出,部分视频刻意强调“幼态化”表演,或隐含商业引导,需警惕对儿童天真的“物化”。目前,哔哩哔哩已对未成年人出镜内容加强审核,但如何平衡创作自由与儿童保护,仍是平台与社会的共同课题。
(正文约300字,涵盖现象描述、正反观点及平台回应,符合中立客观的报道风格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