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B站ASMR主播“翻车”实录:舒适助眠变“社死现场”,谁在挑战监管红线?》

近日,B站某知名ASMR主播因直播内容“擦边”违规被平台封禁,引发网友热议。这位以“沉浸式助眠”为标签的主播,在深夜直播中突然切换风格,用暧昧台词和暗示性动作吸引观众打赏,最终因用户举报遭强制下架。录屏片段显示,其所谓的“颅内按摩”逐渐偏离ASMR技术本质,演变为低俗表演,甚至出现“舔耳麦”“喘息过度”等争议画面。《B站ASMR主播“翻车”实录:舒适助眠变“社死现场”,谁在挑战监管红线?》

此次事件并非孤例。近年来,ASMR作为小众文化在B站走红,但部分主播为流量模糊内容边界,将助眠音频与软色情捆绑,导致该领域屡次陷入监管风暴。2021年国家网信办专项整治期间,B站就曾下架千余条违规ASMR视频。而本次主播翻车再次暴露行业顽疾:当“放松需求”被异化为“感官刺激”,平台审核机制与主播职业伦理双双缺位。《B站ASMR主播“翻车”实录:舒适助眠变“社死现场”,谁在挑战监管红线?》-b站asmr翻车的主播

业内人士指出,ASMR本应是通过环境音、白噪音等触发“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”的合法艺术形式,但国内部分主播缺乏专业训练,盲目模仿国外“大尺度”风格,最终触碰红线。对此,B站回应称已升级AI识别系统,重点监控ASMR直播中的语音及动作违规。b站asmr翻车的主播

这场闹剧背后,是内容创作者在流量焦虑下的畸形突围,也折射出小众文化商业化过程中的监管难题。当“助眠”沦为“擦边”的代名词,或许整个行业都该反思: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声音疗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