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以其舒缓的耳语、轻柔的敲击声风靡网络,成为许多人缓解压力的“精神良药”。然而,随着这一小众文化的商业化,越来越多的骗局正伪装成“治愈体验”悄然滋生。
一些不良商家利用ASMR的噱头,通过以下手段牟利:
1.虚假课程与会员制:宣称“付费解锁独家助眠音频”,实则内容粗制滥造,甚至直接盗用免费资源;
2.高价设备陷阱:兜售“专业ASMR麦克风”或“3D环绕耳机”,价格虚高,实际效果与普通设备无异;
3.直播打赏骗局:主播以“定制私密ASMR”为诱饵,诱导观众巨额打赏后敷衍了事,甚至卷款消失;
4.伪科学产品:如“ASMR能量贴”“催眠精油”,借心理暗示之名行收割智商税之实。
更隐蔽的,是某些ASMR视频中植入的潜意识广告——通过看似无害的咀嚼声、翻书声,潜移默化推广商品,让观众在放松状态下降低判断力。
如何防范? -警惕“付费必有效”的话术,优质ASMR资源大多可免费获取; -勿轻信“黑科技设备”,手机录音亦可录制基础音频; -对过度索要打赏的主播保留证据,及时举报。
ASMR的本质应是纯粹的声音疗愈,而非套路消费者的工具。在这场“耳朵经济”的狂欢中,保持清醒或许比颅内高潮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