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ASMR(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)内容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,从轻柔的耳语到环境音效,形式多样。然而,其中一类被称为“ASMR粗口”的细分内容却引发了广泛讨论——创作者通过带有攻击性或挑衅性的语言(如辱骂、贬低等),结合ASMR特有的低语或触发音效,为部分听众提供独特的情绪宣泄体验。
支持者认为,这类视频通过“安全距离”下的语言刺激,帮助听众释放压力,甚至满足某些心理需求(如受关注或反叛快感)。而反对者则批评其美化语言暴力,可能对青少年或心理脆弱者产生负面影响。
ASMR粗口的流行背后,折射出网络时代人们对情感宣泄方式的多元化探索,但其伦理边界仍需谨慎审视。当放松与冒犯仅一线之隔,创作者与平台或许该思考:解压的尽头,是否该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?